中津峰山 如意輪寺
徳島縣/徳島市
中津峰山 如意輪寺
被暱稱為「中津峰觀音大人」的古剎
阿波三峰之一的中津峰山半山腰,靜靜佇立著一座古剎。因山形與被視為觀世音菩薩居所的靈山「補陀落山」相似,自古以來便被尊崇為觀音信仰的聖地。雖然確切的創建年代已不可考,但相傳空海曾在此修行並結下法緣。曾有一度,蜂須賀蓬庵公將本尊移祀至菩提寺,然而在夢中觀音託示「想回到中津峰山」,因此於此重新建寺,延續至今。寺中仍保存著多尊在戰火中倖存的佛像,包括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的本尊「木造如意輪觀音坐像」,以及德島市指定有形文化財的木造四天王立像,皆是不容錯過的珍貴文化遺產。

- 通順相傳觀音回到此地時,因身像搖晃不穩,於是以石頭加以支撐。這塊「助石」自此被視為靈驗之物,至今仍供奉於內殿。
- 御本尊・木造如意輪觀音坐像,是真言宗中特別受到信仰的觀音菩薩之一,亦是空海深切皈依的佛尊。
- 因深受藩主蜂須賀家的篤信崇敬,歷代持續興建與修繕殿堂,而各個時期留下的變化,也成為此地的一大魅力。
旅途中刻下的和風印記
「中津峰山 如意輪寺」的御朱印,以本尊木造如意輪觀音坐像為靈感,特色在於筆觸工整細膩,由住持用心書寫授予,作為參拜留念而深受歡迎。
七五三節
初宮參拜
緣結良緣
斬斷惡緣
財運提升
生意興隆
驅邪避厄
健康平安
安產祈願
合格祈願
行車平安
求子順利
演藝成就
戀愛順利
五穀豐收
闔家平安
學業進步
病痛平癒
舉辦月份 | 節慶 | 時間 |
---|---|---|
1月1日 | 修正會 | |
1月1日〜1月3日 | 新春御開帳 | |
1月17日〜1月19日 | 初會式 | |
3月21日 | 弘法大師正御影供(土砂加持法會) | |
4月8日 | 佛生會 | |
4月29日〜5月5日 | 結縁御開帳 | |
6月15日 | 弘法大師誕生會 | |
7月 第3個星期日 | 三十八社大祭 | |
7月9日 | 四萬八千日萬燈會 | |
7月10日 | 獻燈蠟燭祭 | |
8月15日 | 盂蘭盆供養法會 | |
11月23日 | 百味供養會 | |
12月18日 | 納觀音 |
追尋過去的故事
起源・沿革
作為觀音信仰聖地而深受人們喜愛的寺院
在1504~1521年的永正年間,本尊觀音像需要修復,遂被送往京都。然而當時局勢動盪,使得觀音像下落不明。多年後,小松島的一位船夫因惡劣天氣滯留於現今兵庫縣尼崎市的海濱時,遇見一名陌生的小僧,對方請求他搭船前往阿波。啟航後,船竟以驚人的速度抵達小松島元根井的海濱。可是船艙內已不見小僧身影,取而代之的是觀音像。船夫立刻召集村民準備迎奉,但觀音像已自行坐在海濱的岩石上。由於搖晃不穩,船夫以石頭支撐,自此這塊石頭被稱為「助石」,至今仍供奉於內殿,人們相信只要撫摸身體不適的部位便能痊癒。據說當人們詢問應如何向觀音致謝時,有人祈願此地永不發生火災,從此小松島便幾乎沒有發生大火。如今,本尊木造如意輪觀音坐像已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,成為當地珍貴的信仰與文化象徵。
伽藍
保留著各個時代建築風格的寺院
在中津峰山的半山腰矗立著仁王門,拾階石段而上,穿過以龍宮門形式建造的鐘樓門,便可抵達本坊,其後即是本堂所在。1609年(慶長14年),藩主蜂須賀蓬庵公捐獻寺領,建立此寺。1615至1624年的元和年間,本堂完工。本堂採鞘堂構造,為雙重結構;欄間的裝飾據說是在江戶時代重建時,依藩主指示雕刻而成。由於歷代藩主的篤厚崇敬,寺院屢次修復與擴建,因此能見到各個時代的美術風格,亦是一大特色。如今境內擁有本堂、護摩堂、大師堂、馬堂等,共十座堂宇,成為規模宏大的寺院。最後一次擴建是在明治時代,當時所使用的木材至今仍堅固如新,亦可窺見日本建築的高超品質。最古老的建築則是護摩堂,相傳於本堂建造之前便已存在。
介紹寺社境內四季變換的美麗風景,以及大自然的變遷。


綠意盎然
萬物鳴唱的盛夏


秋色渲染寺院境內
如畫般的殿堂與紅葉


覆雪的殿堂遠眺
初日東升的景象令人震撼


群山櫻花初綻
花草宣告春天的到來